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专题专栏>详细内容

冯冬玲和她的环保艺术团

来源:常德日报 2022-12-09 15:48 字体:【

1970年3月,13岁的冯冬玲扎着麻花辫,穿着草绿色军装,面对常德汉寿沧港公社2000多人,演唱《白毛女》喜儿哭爹选段。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她身上。

“霎时间,天昏地又暗,爹爹......”11月11日下午,65岁的冯冬玲坐在沙发上,抬起左手,用右手食指打拍子,唱起当年的片段。“那时候嗓子好得多,现在声音没有以前好听了。”她感慨道。

怀揣文艺梦和对环保事业的热忱,冯冬玲于2008年成立了美丽家乡环保艺术团。14年来,环保艺术团已上演上千场有关环保内容的节目。

大部分时候,冯冬玲都在烦恼经费不足、音响老旧、团员出走、没有排练场地等问题。但每一次,只要她和团员们一站上台,所有困难都仿佛烟消云散。环保艺术团对他们来说,是梦想,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b86ac88c23d7406aa4a9694a7c1d3aa1.jpg

冯冬玲扮演穆桂英

冯冬玲飞快地拾起红缨枪,走到排练场中央,开嗓唱《穆桂英挂帅》选段。在铿锵的音乐声中,她立正身姿,拖长语调,挥舞着红缨枪,在场地中央缓缓移步。一段唱完,团员们上前,介绍环保艺术团的发展过程。接着是一段快板,宣传环保理念。

排练场被车水马龙声环绕,几位市民驻足观看,地上散落着道具,还有一些水果。这是市城区城门口路武陵大桥底下,因为没有经费租排练场所,冯冬玲和团员们在这里排练了10多年。

7f63c06b6522404a8ac01da3a54e9f22.jpg

团员们排练环保节目

2008年,冯冬玲萌生创办环保艺术团的想法。当时常德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看到一些不文明不环保的现象后,她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帮助人们树立环保意识。

那时,冯冬玲居住在德政园廉租房小区,组织小区居民成立了一支腰鼓队。2008年7月,冯冬玲找常德市环保局借了几套环卫工人的衣服,选了13名腰鼓队成员,正式成立“美丽家乡环保艺术团”。

听说武陵区东江街道靳家湾村有位民间艺人王艳美,她4次骑自行车十多公里上门邀请。王艳美被她的执着打动,答应帮他们排练节目。

在冯冬玲的廉租房里,团员们开始长达4个月时间的排练。每天从早排练到晚,到了中午,冯冬玲就炒点鸡蛋、小菜,搭配腌菜和汤,大家简单却热闹地凑合一餐。

2009年4月,环保艺术团的第一场演出在小区里举行,一炮打响。接着由艺术团原创的环保小品、环保说唱、常德丝弦、舞蹈等节目,在社区、公园等地方轮番上演。台下观众一边看节目,一边议论纷纷。有的观众看到精彩处,激动地冲上台批评演员,不应该乱扔垃圾;还有的观众看完节目后,自愿留下来,帮他们把场地收拾干净。

14年来,冯冬玲想了很多办法维持环保艺术团。

冯冬玲和团员们的手头都不宽裕。大家凑钱买二手音响、道具、演出服,排练演出时,一起吃馒头和腌菜,最便宜的盒饭。

0250ed1ebc1d468eaa639ac57d9f10e8.jpg

2012年,环保艺术团在桃源县沙坪镇演出节目《贵妃醉酒》

冯冬玲的家成了环保艺术团的仓库。在她家阳台上,地上堆着服装和道具,天花板上也挂满了服装和道具,每个袋子上备注了不同的节目名称。为了省钱,她自己制作道具,缝补破损的服装,演出频繁时,她经常熬夜准备服装和道具。

一次演出,音响突然出了问题,所有喇叭都烧坏了。冯冬玲紧急从别处调来音响,演出才得以顺利进行。自那以后,每次演出时她都悬着一颗心,生怕喇叭会再次烧坏。否则,音响维修费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这些年,团员们换了一批又一批。最开始,团员以当时的下岗工人为主,为了生计,一些团员要到长沙、广州、深圳等地去打工。有时,临演出前有团员离开,冯冬玲只能重新找人,紧急排练。

b9cda1f85e884808836e8ff67eb1197d.jpg

2013年,环保艺术团在白马湖文化公园演出节目《走向复兴》

也有始终待在团里的老团员。刘道详擅长唱民歌,建团的时候他就在。他说,对比前几年,现在的冯冬玲看上去“老了一个印”。

团员们经常会说起一件事。一次去往排练现场的途中,骑电动车的冯冬玲,当时一脸血,还摔伤了腿。大半年时间里,团员们就扶着她上下楼,往返于排练和演出现场。

还有很多让团员们念念不忘的事。一个团员雨天排练时摔伤腿,冯冬玲贴钱贴力,在医院照顾了半个月;冯冬玲舍不得吃好的,但每次团员们来家里,她都忙前忙后,给大家倒茶、做饭、削水果吃;冯冬玲舍不得买新衣服,给团里买演出服时却很大方......这些事感动了团员们,让他们留下来,跟冯冬玲一起支撑环保艺术团。团里的编导黄铭兰说,这个团就是她的命,她是用生命在维护这个团。

“团长,刚刚那段脱口秀,我好像说掉了一段,你听出来没有?”排练现场,团员陈培炎一脸紧张,跑过来问她。“没听出来,表演很完整。”冯冬玲安抚道。陈培炎今年75岁,擅长文书,团里的剧本和文案宣传都由他执笔。

刚进团的时候,大部分团员还是中年人,现在都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以前演出,他们要搬四次音响,四个大音响搬上搬下,搬进搬去。现在演出,换成了一个小音箱,方便拖运。以前他们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现在他们有了更多的闲暇。

排练完,团员们纷纷告别,有人要去接孙子,有人要去打工的地方。冯冬玲和女儿一起收拾起道具,10多个塑料板凳,走过马路回家。女儿学习过京剧和舞蹈,帮她打理环保艺术团的事务。团里拿得出手的舞蹈,如《千手观音》《通天大道》等节目,都由女儿编导。女儿和她一样,骨子里有一股执拗的劲。

在冯冬玲十几平方米的卧室里,靠窗摆着一张1.5米宽的床,床尾墙角处是一个简易的直播间。冯冬玲坐在一张儿童写字桌前,背后是“常德市美丽家乡环保艺术团相约直播间”几个红字。

按三次按钮,打开三个美颜灯,她开始直播。她用普通话一遍遍地播报事先准备好的稿件,没有互动,也没有才艺表演,这样的直播,她和团员们坚持了一年多。

fca81fa430134386b5f4d0f01ce50103.jpg

冯冬玲进行抖音直播

冯冬玲认为,抖音的受众广泛,坚持播下去,就能让更多人看到。“环保直播是我们自己想的,虽然现在搞得不是很好,我们还可以学。”她还把以前演出的照片和视频找出来,重新制作,每天在朋友圈里发几条视频号。

冯冬玲一直在用多种方式宣传环保。这么多年来,她印发了几万张环保宣传单,制作了几百条环保宣传横幅。根据不同的环保主题,她每年会更新宣传单和横幅内容。

冯冬玲经常带着团员们发宣传单,拉着人们讲解环保知识。她担心直接发,会被人当作推销员,宣传单被随意丢弃。所以每次讲解完,只有当对方要宣传单时,她才会给,“每一张画报我都很心疼。”

525edf8f4b5a41919bee2b5adfae533c.jpg

2016年,冯冬玲在屈原公园宣传环保

抖音直播时,有一个部分是播报冯冬玲的经历。她的后半生以环保艺术团为主,她的前半生,却很少有人知道。

13岁,冯冬玲跟着父母下乡,在汉寿沧港公社,她有了第一次上台表演的经历。15岁,她跟着家隔壁京剧团的师傅学习京剧。20岁,她嫁给当时在市五交化公司工作的丈夫,谋得一个站柜台的职位,卖彩电和自行车。丈夫爱好拉二胡,她爱好唱歌,一到周末,家里便坐满了爱好文艺的朋友,拉二胡、吹笛子、弹琴、弹吉他......充满音乐声和欢声笑语。

上世纪90年代初,她下海做生意。她卖电子手表、金银首饰,养甲鱼、办熟食厂,只要有商机,她都去尝试。

40多岁的时候,冯冬玲患上糖尿病,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她每天靠打针维持身体状况。创办环保艺术团后,来不及打针她就把药带到排练和演出现场吃。一站上舞台,那些生活中的烦恼和身体的病痛,她都忘得一干二净。

她前半生积攒的能力帮助环保艺术团屡次渡过难关,争取到一定经费,获得多个荣誉。2021年,环保艺术团获评“湖南省十佳生态环境公众参与案例”,该奖项由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颁发。领奖那天,她穿了一件鲜红色的衬衣,笑容满面。

冯冬玲始终相信,他们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社会需要他们这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