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专题专栏>详细内容

牢记嘱托、勇于担当,奋力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湖南新篇章

来源: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2020-12-15 08:35 字体:【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潘碧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念兹在兹。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沿江11个省市,2016年1月、2018年4月分别在重庆、武汉召开座谈会,今年11月,又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事关全局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会。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总书记作出的新指示、新要求、新部署,再次为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路定向、擘画蓝图。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战线的战士,我们学习以后倍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瞩托,勇于担当,再接再厉、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奋力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湖南新篇章。

坚持思想引领,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遵循,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彩篇章。从重庆会议的“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武汉会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抓好五个统筹”,再到这次的“六新”、“三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我们要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在湖南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在深学细学、入心入脑、落地落实上下功夫,自觉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强、群众富、生态美”上当先锋,作表率,出佳绩。

坚持绿色低碳,全面推进“三湘四水”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深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擦亮湖南省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成色。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制度,对860个环境管控单元实施差异化管理,科学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服务“六稳、六保”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新能源装备、空气治理技术及应用等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大力支持绿色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重点区域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突出抓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岳阳绿色发展示范区、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品牌打造等重点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林业和生态旅游业,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发展壮大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产业,制定财税、价格、金融等支持政策,探索组建湖南生态环保产业集团。

坚持攻坚克难,加快破解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进慢进也是退。当前,“一江一湖四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一些损害群众利益、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保护和治理的任务依然繁重艰巨,还需持续攻坚克难。对标对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的“三高四新”战略要求,科学谋划并严格落实好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按照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的要求,升级攻坚目标、减排路径、治污模式、政策措施等内容,突出抓好饮用水安全保障、长江岸线治污治岸治渔、重点工矿区遗留污染治理、洞庭湖总磷削减、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任务,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及时消除环境风险隐患,还人民群众“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景象。

坚持系统思维,加快构建“一江一湖四水”综合治理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再次明确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持续改善“一江一湖四水”生态环境质量,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将保护和治理工作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统筹局部和全局、当下和长远、治标和治本的关系,多措并举,整体施策,实现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持两手发力,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在持续强化工业、农业、生活和交通污染治理的同时,切实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加快实施生态廊道建设、重点矿区、湿地生态恢复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坚持流域共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考核”的要求,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建立共建共治共管共享新格局。坚持部门联动,统筹污染防治攻坚战、河湖长制落实、长江经济带保护修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工作,按照“目标一致、规划衔接、力量整合、资金集中、措施同步”的总体思路,聚集重点区域、流域协同发力、靶向治理。

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支撑保障,为保护和治理工作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健全生态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强化生态环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和“三管三必须”,充分用好绿色发展考核、生态环保督察等手段,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以“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和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加强典型示范,加快推动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绿色发展基金,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用于生态环保的约束性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小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和企业第三方治理,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确保生态环保投入与修复治理任务相匹配。加快健全完善“一江一湖四水”流域生态补偿,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用水权、排污权等交易市场体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益诉讼等制度,推进制度创新。加大科技支撑,围绕重金属污染防治、磷污染削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措施修复治理等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加快推进数字赋能,建设全省生态环境大数据智慧平台,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统一规范的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综合监管水平。

坚持文化传承,大力弘扬湖湘“亲水、爱水、护水”优良传统。湖南因水得名,水情是最大的省情,我们的祖先临水而居、因水而兴,得益于良好自然生态的滋养,历经千年沉淀形成具有浓郁家国情怀特质的湖湘文化,涌现出不少“亲水、爱水、护水”历史名人、不朽篇章、感人故事。我们要充分挖掘湖湘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把“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百折不挠”、“兼收并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等精神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激励一代又一代湖湘儿女逐梦向前,切实担负起为子孙谋、为长远计的历史责任和政治责任。加强绿色典型案例、典型人物梳理总结和宣传报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形式讲好生态文明故事,依托180余个自然保护区,110余个5A、4A级景区,8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资源,结合文旅产业发展,加强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深度开发,通过多种形式激发人民群众呵护好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深入推动社会公众参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加大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单位创建力度,让绿色生活与绿色消费蔚然成风,为建设美丽湖南提供持续不断的正能量。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思想上同心,方向上同向、行动中同行,共同将新发展理念践行到底。我们一定要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慎终如始,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不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奋力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湖南新篇章,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