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入画来
深冬时节,漫步穿紫河畔,水清岸绿。谁能想到,这条过去城市的“臭水沟”,如今变成了常德城旅游的“金腰带”。
“今天的天跟海水一样蓝。”“现在天空的颜色跟我小时候一样。”2020年,“常德蓝”成为了常德人的年度热词。
新年伊始,鼎城区石板滩石煤矿坑底部铺上了黄土,峭壁上种上了新芽,过去光秃秃的石头山重新披上了“绿装”。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回望3年来常德环境的变化,一幅绿色常德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聚焦三大攻坚 描绘美丽常德
过去,欧美黑杨是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区人民的收入来源,但欧美黑杨破坏鱼类繁育场,让候鸟无处安栖。2017年,汉寿县一声令下,15个乡镇、56个县直部门齐上阵,一场声势浩大的欧美黑杨清除战正式打响。终于,在2020年12月,12.2万亩欧美黑杨实现清零。在西洞庭湖畔,我们又欣喜地看到了数万只来过冬的候鸟。
汉寿县清理欧美黑杨的行动表明了常德彻底治污的决心。3年来,市委、市政府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各级各部门靶向发力,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书写出了一份份亮眼的环保数据。
2020年,“常德蓝”天数达到310天,优良率达到84.7%,PM2.5、PM10平均浓度降至41ug/m3、50ug/m3,均低于年度考核目标,同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年度削减任务也双双达标。全年综合指数达到3.58,在全省排名第7,改善率达到17.1%,在全省排名第3。2020年是常德自2003年有监测记录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
常德市地处洞庭湖区,水系发达,水环境问题较多。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从突出环境问题、饮用水源保护、工业污染监管3个方面入手,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23个省控及以上考核断面水质改善幅度排全省第一。蒋家嘴断面总磷平均浓度满足考核要求,其他指标优于Ⅲ类;沅水澧水干流水质均保持在Ⅱ类;13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均达到年度目标要求。
在净土保卫战方面,2016年,常德获批纳入全国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自此担起了湖南土壤治理领路人的角色。经过多年探索、努力,常德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已初见成效。3年来,常德聚焦土净地肥,全力加快土壤修复,严控新增污染,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一般类受污染耕地17.43万亩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建设用地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推进有力,石门雄黄矿治理修复经验被央视《美丽中国》栏目专题报道。
一份份亮眼的数据,一幅幅优美图景,一张张百姓笑脸,见证着常德“颜值”的不断攀升。
配合上下联动 筑牢监管网络
2020年10月25日,省环保督察“回头看”第四环保督察组进驻常德。在短短2个月内,督察组交办的150个群众信访投诉件就完成了整改销号。
3年来,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省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各级环保督察制度不断完善,至上而下的“大环保监管网络”也逐步建立。各级督察共为常德人民解决1000多个环保问题。
为配合上级环保督察,常德积极探索建立了领导督导、快速响应、部门联动、督办调度、整改销号、奖惩激励的“严执法”六大机制,并在全省获得推广。
在督察期间,常德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关停企业恢复生产的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了“三个一样把关整改企业复工”机制,创新实施了“三大平台”“三大机制”“三本台账”的“三个三”举措,细化责任、定期检查、逐一销号,推动了督察整改全面落实。
“严执法”机制推动了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2020年,常德围绕重点湖库和断面水环境质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工业园区水环境问题整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水污染防治工作,共下发各类警示、交办、督办函56份;围绕秸秆禁烧、扬尘管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累计下发督查通报12期,任务交办件72件,交办函3件,秸秆禁烧专项督查日报4期,有效推动一批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严执法,促监管。常德还开展了“执法百日竞赛”。竞赛严格落实“谁产生谁处理、谁污染谁治理”职责,共办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75起,罚款1167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行政拘留案件25起、刑事案件2起;办理生态环境赔偿案件6起,目前已办结3起;秸秆禁烧处罚51处,罚款510万元。常德在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大比武中荣获集体三等奖。
常德还加大问责力度,督促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密切配合,共同筑牢环保监管网络。2018年来,因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问题,我市共问责党员干部804人,其中立案103人、组织处理701人。2020年,常德还出台了《生态环境执法廉政规定》,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管。
坚持生态优先 服务绿色发展
山川秀丽,千金不换。截至2020年底,常德造纸落后产能已全部退出,28家煤矿企业已全部关闭,烟花爆竹企业由原来的111家压减至51家……
3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通过关停落后产能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严把环评准入关口,推动绿色文明创建,助力绿色常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走进常德中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可以看到,一批批新能源客车正整装待发。目前,常德市城区新能源公交车已超过八成,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多吨。
这是常德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一个缩影。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224个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741.52兆瓦;常德经开区湖南华电德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热网一期顶目已竣工投产,津市工业园热电联产项目已获批复并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3月竣工投产……
在“十三五”期间,常德煤炭消费总量也已累计下降超过20%,提前完成了“能源双控目标任务。目前,全市已完成了428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对市城区35蒸吨的燃煤锅炉进行了全部拆除;全市65蒸吨及以上锅炉均执行特别排放限值标准。
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战略环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健全规划环评会商机制,严把重大产业、项目的环境准入关。近3年来,市本级环评审批建设项目65个,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5个、涉及投资140多亿元。
常德还开展了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率先在全省颁布实施《常德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及配套实施方案,制定了《常德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管理规程》《常德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建设指标》,统筹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目前,桃源、石门、津市等地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市本级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考核指标已达标,鼎城、西洞庭、汉寿、澧县、临澧等地创建规划已通过省生态环境厅评审。
3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收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常德将一如既往,把这座城市建成一个人民向往的绿色家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