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万众一心护长江 目之所及皆风景
摘要
五年来,湖南始终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切实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造“最美长江岸线”,系统联治改善“一江一湖四水”生态环境,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换挡提速,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描绘出一幅满是清澈和绿意的生态画卷。
常德珊珀湖治理后。湖南省发改委供图
万里长江,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五年前的今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实施。
湖南,位处长江中游,坐拥163公里黄金水道和被誉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在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
五年来,湖南始终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切实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造“最美长江岸线”,系统联治改善“一江一湖四水”生态环境,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换挡提速,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描绘出一幅满是清澈和绿意的生态画卷。
铁腕治江还长江最美岸线
长江流经湖南163公里,全部在岳阳市境内,其中长江干堤142公里。近年来,长江岸线的改变,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
本该“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长江岸线生态廊道,曾饱受常年河道过量采砂、码头混乱等问题困扰。
近年来,岳阳市实施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各类保护区全面停止采砂,全天候动态监控全市124艘采砂船,共清理168条“僵尸船”,抓获盗采船只176艘,拆除83处关停非法砂石码头,实现了河道采砂由乱到治的转变,创造了河道采砂管理的“岳阳模式”。
打破“坛坛罐罐”,冲破“画地为牢”。岳阳市一举拆除42个沿江小散码头泊位,关停渡口13道,退还长江岸线7.24公里,对长江大堤全面开展堤防设施美化提质。
同时,岳阳市还为破解“化工围江”找到了新思路。
1989年建设的巴陵石化,位于岳阳市中心城区,其己内酰胺产品链生产区距离长江仅有1公里,周边常住人口约10万人,厂区贮存有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造成安全和环保隐患。
2019年12月,岳阳举行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推进岸线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未来,己内酰胺生产厂区将落户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重塑江边环境。
据了解,项目的异地搬迁新建,不仅缩小了土地使用面积,还能实现清洁生产,有效解决原先的环境和安全隐患,促进洞庭湖生态环境土地修复等一系列问题。
与此同时,岳阳市大力推进植树种草,完成长江岸线造林19593亩,建成3处50米宽示范防护林带10公里,促使163公里长江岸线变身美丽“风景线”。
生态环境的一系列数据,验证了长江岸线的变化。2020年元至11月,长江水质断面稳定达到Ⅱ类水质,达到多年来最高水平。长江、洞庭湖非法采砂已基本杜绝,“三无船只”不见踪影,611处河湖“四乱”问题全部销号。越冬候鸟超过24.7万只,江豚、麋鹿稳定栖息分别达120头和200多头,创近10年之最。
去年,岳阳成功获批“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成为第5个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
破题前行还土地一抹绿意
近几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多项环境问题,将一块块生态“疮疤”陆续揭开,秀美的三湘大地亮起了“体检”红灯。
常德珊珀湖的污染,便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曾交办的环保问题之一。
珊珀湖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安丰乡境内,是洞庭湖水系一个半封闭型调蓄湖,20世纪初,一家大型渔业养殖公司兼并了这里的国营渔场,开始大规模的投肥养殖,竭泽而渔。
2013年,珊珀湖被确定为饮用水备用水源地,但相应管理不到位,导致湖水水质长期为劣Ⅴ类。直到2017年,湖水彻底发黑发臭,蓝绿藻疯长,蚊蝇乱窜,周边群众苦不堪言。
2017年8月,安乡县确定“全面禁投、环湖截污、重点清淤、多点活水、生态修复”五大治理措施。珊珀湖管理处主任王钟济介绍,“3年来,我们禁止投肥养殖,改造40多座桥梁,拉通18.9公里环湖生态沟,拆除了封堵池塘的明、暗管;为了清除底泥,从7个省份调运30艘挖泥船,还打通了沿湖6座泵站;与北京林业大学及第三方中蕾公司进行深度技术合作,主攻珊珀湖生态修复,逐步恢复水文、水质原生态系统,重建‘水下森林’。”
水污染问题在水,源头在岸,根子在产业。治理珊珀湖不仅只是改善水质,更是一条转型发展的绿色之路。王钟济说,“生态环境改善后,县里开始打造生态鱼品牌,未来村民生态养鱼都会卖出好价钱。”
“治理开始前,湖水浑浊,几乎看不见水草。现在,水草茂盛,还有鸟儿时不时的落在湖面上。”2017年就在珊珀湖治理工地务工的当地村民陈正华感触颇多。
针对各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湖南高位推动,持续打响“环境战役”。截至目前,2018年、2019年共37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突出问题,湖南已完成整改31个;2018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4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3个,其余问题正按方案抓紧推进;省内生态环境自查问题200个,现已完成185个。
在城镇污水垃圾治理和化工污染治理方面,2019年,湖南省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97.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57%。2020年,湖南大型畜禽养殖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达100%、97.3%,全面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42家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529座尾矿库全部建立“一库一档”,47座“头顶库”病库隐患治理全部完成。
禁捕退捕还水面一片安宁
为了让长江休养生息,2020年1月1日,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开始实施。
自2020年禁捕退捕工作启动以来,由于湖南省渔船、渔民数分列全国第2、3名,涉及范围广,数量大,问题多,湖南可谓是任务艰巨。
但湖南自加压力,在抓好长江干流、洞庭湖禁捕退捕的同时,将湘资沅澧“四水”干流一并纳入禁捕退捕范围,只为坚决打赢长江禁捕退捕这场硬仗。
“2019年8月以来,我们率先在全国推进精准识别渔民身份工作,对渔民进行摸底调查,在2020年7月底锁定了建档立卡数据。”湖南省发改委长江处处长陈江平介绍。
随后,湖南启动渔船网具回收拆解工作,对专业渔民和持证渔民,统一回收渔船、网具和捕捞证书。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根据评估结果与渔民签订退捕协议,统一补偿资金发放。
为解决渔民的后顾之忧,湖南构建渔民退捕政策的制度保障体系,开展退捕渔民转业服务行动,就地就近解决渔民就业,并针对困难情况分类开展救助。
在南洞庭湖腹地6个湖心岛上,散居着沅江市三个湖心岛村的渔民共1248户3344人,为帮助渔民搬迁上岸再就业,沅江市向搬迁岛村派出了“一帮一”帮扶组,针对每户渔民的不同情况进行精准帮扶。
目前,岛上渔民已全部过渡性搬迁到位,新选址征地的渔民新村也启动建设,预计2022年底完成渔民分房安置,同时对湖心岛实行生态修复,恢复自然面貌。
截至2020年10月中旬,湖南省建档立卡20457艘渔船,28148名渔民全部退出,有就业意向的16777名渔民中16296人实现转产就业,占比97.13%。
为严打非法捕捞,湖南省现有各级渔政执法机构127个,洞庭湖、湘江等重点水域在建立监控网络的同时,还配置无人机等提升禁捕技防能力,已在湖区3市建成实时管控模型。
围绕“一湖四水”,湖南先后推动禁养区畜禽养殖全部退出、自然保护区全面禁采、砂石码头全部拆除、核心区欧美黑杨全部清除、94家制浆造纸企业全部关停,全面开展非法矮围网围整治,彻底铲除长期横亘于洞庭湖的“顽瘴固疾”;部署开展长江干流及湘江两岸各10公里范围内545座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从昔日的大开发,到如今的大保护,多年“负重前行”的长江,迎来了“岁月静好”的活力生机。为推动长江经济带迈向高质量发展,湖南再度翻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