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并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梁家河,到河北、福建,到浙江、上海,一直到党中央,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追求,逐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源远流长,特别是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和佛家的“众生平等”思想,三者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源头活水。
二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一部单独论述生态文明的专著,也没使用过“生态文明”的概念,但他们的生态思想却渗透于他们的所有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人类盲目对自然破坏的行为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必须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丰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
三是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了治理环境污染,很多国家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特别是“八大公害”事件,持续恶化的生态危机使一些专家学者开始了反思与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从《寂静的春天》《人类环境宣言》《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世界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反思不断深入,提出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要求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要为子孙后代保留继续发展的潜力,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指明了方向, 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重要借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探索
从地方到中央,我们可清晰看到, 习近平同志注重生态保护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系统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历程,将给我们许多重要启示。
在陕北梁家河插队任党支部书记时,他带领群众改善生态,打坝造田,发展生产,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成功建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彰显出习近平同志初始的生态情结。
在河北正定任县委书记,他当时就意识到了粗放式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巨大破坏,提出“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 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的口号,体现了习近平同志认识的前瞻性和生态情怀。
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他鼓励宁德依托荒山、荒坡、荒滩实行集约经营,开创绿色工程,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2002年,在福建率先提出生态省战略构想,使福建省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建设试点省之一,强调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彰显了习近平同志清晰的生态文明理念。
在主政浙江期间,针对浙江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他深刻指出:“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2005年8月,到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彰显出习近平同志的绿色发展观。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时,他要求保护好自然村落,保护好城乡的历史风貌,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
2018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被正式确立,将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实践耦合的路径
一是着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但在工作实践中,有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生态文明理念滞后。党校(行政学院)要加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的培训力度,使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四大建设中,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
二是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行动体系。通过调研发现,公众对生态环境信息关注度不够高,对绿色消费行为践行度不够深,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最为认可,但对垃圾分类的践行度普遍不高,迫切需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行动体系。要构建各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持续营造“生态文明人民建,建好生态人民享”的全民共建生态文明大格局。
三是着力构建“生态环保铁军”的正向激励机制。中央和地方生态环保督察启动以来,多名党政领导干部因生态环境问题被问责,多年积淀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迅速整改,赢得了群众的赞扬。但与此同时,“环保问责”异化成“问责环保”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造成生态环保干部队伍不稳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为基本遵循,切实为环保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系上“安全带”。
四是着力打造“两山”地方创新实践的中国样板。河北塞罕坝绿色发展模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2017年“地球卫士奖”;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2018年“地球卫士奖”,代表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充分肯定。类似的例子在全国各地不胜枚举,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打造适合各类情况、可以复制和推广的“两山”地方创新实践的中国样板,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